最近,有一個App 引起了我的注意。

大半個月來(10 月29 日~11 月15 日),這款App 穩居App Store 免費榜單第二(現在第三),攝影與錄像榜單第一,可以說是很強勢了。

講真,能在免費榜單排名靠前這麼久的App還真是活久見。我第一反應是:抖音的競品來了?
然而從它投放的廣告來看,我覺得它不是抖音的對手(至少現在還不是),廣告劇情狗血至極,讓人忍不住想吐槽,有網友看了說:
我彷彿看到了沙雕小說廣告的身影,劇情令人噴飯,連十三路公交車的梗都搬了出來……
鬼畜的是,不管劇情怎麼沙雕,最後都能落到這個App的唯一亮點:刷視頻可以賺錢。

並且暗示用戶,這款 App 不僅能賺錢,還能賺不少錢:
雖然一天刷幾百塊的錢比較少,但是一天刷幾十塊錢的奶茶錢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就有點意思了。在職業病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下載了這個叫刷寶的App,看看它背後到底有什麼貓膩。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一起來扒一扒。
當我打開刷寶App時,我感覺自己好像打開了
抖音,這頁面和抖音長得也太像了,據說還有很多視頻都是抖音同步過去的,說它是”翻版抖音”一點也不為過。
我一個視頻還沒刷完,頁面上就彈出了一個大紅包,當我去點紅包的時候,平台提示檢測到了我的本機號碼,讓我一鍵登錄。

登陸後,我點開紅包後發現,裡面不是現金,而是3800 積分。
根據平台的規則,1W 積分能兌換1 塊錢,那麼這3800 積分可以兌換成3 毛8 現金。
想要賺更多錢就要獲取更多的積分,想要獲得更多積分,就要不斷刷視頻。然而事實卻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首先,普通用戶刷到1W積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刷了一個多小時的視頻,獲得的積分也不過7000 多(7 毛錢),而且越到後來,積分獲取的速度就越來越慢。
其次,用戶獲得的積分只能部分兌換。
積分的可兌換金額,是你在平台的活躍度(刷視頻的頻率)決定的。
因為我是第一天登陸,儘管我刷再多的視頻,獲得再多的積分,能兌換積分只有3800(新用戶紅包)。

更狗血的是,就這0.38元可提現金額,真正能提現出來的卻只有3毛錢……而且一天有且僅有一次提現機會。
這還不算啥,一番體驗後,我發現刷寶在“提現”的流程上,一直在給用戶挖坑。
比如用戶好不容易刷了10塊錢,提現的時候才發現要連續登陸20天才才可以提……


還有的壓根就提現不了。

刷寶除了在“提現”的流程上大做文章外,還各種誘導用戶邀請好友。
比如玩文字遊戲, “邀請好友再得37.6萬積分現金”,不仔細看還以為是37.6元現金。

比如玩捆綁套路,你光邀請好友還不行,邀請的好友必須連續登陸3天並完成相應的任務後,你才有可能獲得獎勵。

更狗血的是,就算邀請成功(好友連續3天做任務),用戶能獲得的也只有3.76W積分,而並不是37.6 W積分。還可能得不到任何獎勵,因為好友在填寫你的邀請碼的時候,可能就根本填不上去。

隨手一翻App Store 上的用戶評價大都是吐槽,還有很多用戶更是“打五星”吐槽為了讓更多人看到。

事實上,像刷寶一樣打著XX賺錢的旗號讓用戶下載的App還有很多,並且這些App套路都大同小異。
首先,通過在QQ空間、微博、抖音等平台投放低成本“沙雕”小廣告,用XX (看小說、走路、打卡……)能賺錢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其次,在用戶入坑的時候,讓他們很輕鬆就能提現第一筆錢,這筆錢一般來說不會超過1塊。

當用戶嚐到甜頭後,想要繼續賺更多錢的時候,這類App 就會各種耍心機:
有的App會讓用戶花費大量的時間刷視頻、新聞、小說,或者讓用戶走很多路才可以提現。
據說一個東北大媽下載某走路賺錢App 後,走了半年多才賺了48 元錢,還不能提現,想要達到提現門檻(50 元提現門檻)就要不停地走路,結果發現走了好幾萬步才走了1 角多錢,坦言給自己累夠嗆。

還有的App在用戶把錢攢到提現門檻的時候,設置各種提現門檻,花式勸退用戶。
比如要求用戶綁定銀行卡、身份證等有可能洩露個人信息的操作;比如要求用戶要連續再登錄XX 天才可以提現;還有更狗血的,用戶必須要邀請好友才可以提現……
最後,賺錢類App還有一個標配套路就是“拉人頭”。平台聲稱只要邀請好友,你就可以獲得獎勵,並且好友在App上賺到的錢,你也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同樣的套路屢試不爽。這不,排行榜前10個就有3個賺錢類App。

賺錢類App都是什麼人在用?
看到這,你可能會感到疑惑,有著如此坑爹套路的網賺App,為什麼在App store 排行榜上的排名還能那麼靠前 ?這些賺錢App 都是什麼人在用呢?
我研究了一番發現,這些 App 背後還真是有“忠實用戶”的。
1)專業“薅羊毛”的羊毛黨們
各種賺錢App 對普通用戶來說,就是“佔點小便宜”,但對於羊毛黨來說,那可是塊“肥肉”,一天賺個成百上千不是事。
根據騰訊發布的《網賺App產業鏈調研報告》,羊毛黨團隊通過開發全自動腳本對某頭條進行刷量,每天獲利上萬元。
羊毛黨都怎麼做到的呢?事實上,他們除了擁有的全自動腳本外,更關鍵的是使用群控設備。
啥是群控設備呢?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台電腦設備控制上百台手機,每個手機每天全自動實現搖一搖、點擊、刷視頻等動作。

但是,如果你以為只要買個群控設備就可以在家輕輕鬆松日入上千,那你就真的想太多了。
現在很多賺錢App 只是讓用戶看上去感覺能賺錢,但實際上真正操作起來,就知道薅點羊毛有多不容易了。
CCTV的「第一時間」節目就曾曝光過群控系統圈套,很多人不惜花重金購入群控系統,想著靠刷單躺賺。結果一天只賺了4塊錢,甚至有時候還賺不夠一天的電費………
當然了,羊毛黨們不會止步於此。他們除了正常做任務賺錢外,還會通過邀請新用戶註冊來“薅補貼”。
我們知道,很多App 為了做拉新,會給用戶一定的獎勵來激勵他們邀請好友。比如刷寶App 的某一個版本,邀請好友可以獲得60 元獎勵金。如果能邀請100 個好友,就意味著能獲得價值6000 元的獎勵金。(雖然不一定真能到賬)

如何快速邀請到100 個好友呢?羊毛黨們用的方法是,買上百個手機號自己邀請“自己”。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羊毛黨的背後的強大組織——卡商。小一點的卡商手里至少有上百張電話卡,大一點的卡商上萬張電話不足為奇。
為了弄清卡商們的套路,我混進了卡商群,才知道一張卡的價格居然只有8 塊錢。

從目前獲得的資料來看,卡商主要獲得卡的方式有4 種:
物聯網卡:物聯網卡是由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面向物聯網用戶提供的,和電話卡最大的區別在於無法打電話,只能接受短信和使用流量。
境外卡:像印尼等國家的信號與我國相同,印尼當地的手機卡完全可以接收到中國的短信。而且這些境外卡成本較低,半年只需要18元。
真實註冊的手機號:卡商通過有償利用普通老百姓的身份證,去運營商網點批量辦卡。
集團號:有的卡商通過虛假成立公司來向當地運營商申請集團號,通常在審核疏忽的情況下,會批下來上百張號碼。
除了低價售賣手機卡外,卡商還能通過貓池(插入手機卡即可獲得短信驗證碼)給羊毛黨發送驗證碼來獲取分成。

除了薅”賺錢類App “的新人註冊福利,羊毛黨還盯上了這類App “收徒模式”。
收徒模式指“師傅”(用戶)可以通過招多個“徒弟”(代理)來獲得佣金,並且徒弟“賺的錢”也會有一部分進入用戶的賬戶中。
羊毛黨利用手上多個手機賬號成為主號的“徒弟”,並通過自動化腳本讓多個“徒弟”自動閱讀,從而給主賬號“師傅”獲利。
更高級一點的玩法是通過多個“徒弟”給主賬號“師傅”造勢,讓新進網賺群的萌新認為這行很好賺錢。利用萌新們貪婪的心理,引導他們複製這個玩法,招更多的“徒弟”入坑。

值得一提的是,賺錢類App 為避免被薅推出了反作弊系統。一旦發現有賬號用刷單軟件、模擬器等軟件,便會刪除賬號裡的積分並封號。目前主要的檢測方式,還是識別手機的IMEI 碼(手機的身份證)。
不過這可難不倒專業的羊毛黨,羊毛黨團隊中也有專門開發程序的技術人員,給底下羊毛黨提供技術工具。比如使用手機IMEI碼修改工具,來修改手機的名稱和屬性。

相比於通過純機器刷量的高風險,人工+機器才是最高階的流量造假術。於是,羊毛黨為了規避被平台封號的風險,通過部分人肉刷量來以假亂真,騙過反作弊系統。
羊毛黨頭子(項目負責人)為了找到更多的人刷量,最常見出現的地方就是貼吧、QQ群。直接簡單粗暴告訴你通過網賺獲利了多少錢,並留下聯繫方式,讓你添加QQ 或微信。

當你添加微信或QQ後,便把你引流入刷量群。隨後羊頭會在線報群內,不定期的發布信息號召群內人員去刷量。
其實這背後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網賺灰產鏈:羊頭(項目負責人)→技術專家(提供技術設備)→卡商(養號)→實操刷量員(利用群控設備刷量)。

2)有“閒”沒錢的下沉用戶和學生黨
除了專業羊毛黨之外,賺錢類App 還有一類用戶就是有“閒”沒錢的下沉用戶和學生黨。
走路、閱讀就能賺錢的套路,到底對下沉市場用戶來說多有吸引力呢?
根據《 QuestMobile下沉市場報告》顯示,「趣頭條」和「微鯉看看」(賺錢類App)通過現金獎勵+裂變的方式,分別獲得了1271萬和630萬的月活躍用戶數量,並進入了下沉市場資訊類App榜的前十。

看來,目前下沉市場用戶還是很吃“利用空閒時間”賺錢這一套路的。甚至還有人化身為民間科學家,創造出各種“刷視頻、刷閱讀”的賺錢神器。
除了下沉市場用戶外,00後也是賺錢類App的主力軍。
根據《00後網賺APP使用行為調研報告》,網賺App的1/4用戶由00後群體構成,並且高於全部網民00後佔比。除此之外,60%的00後手機中含有2款或更多網賺App 。

假如你和一個中學生聊天,他除了懂王者榮耀外,說不定知道的網賺App 比你還多。
現在,賺錢類App層出不窮,不是看新聞賺錢、就是刷視頻賺錢還有走路賺錢等。令人唏噓的是,大部分網賺類App 都是打著XX賺錢的口號,把用戶當韭菜割,而且套路都幾乎一個樣:
首先是告訴你,通過刷視頻、看小說既可以打發時間又可以賺錢,來誘惑你下載。當你真正去刷時,可能只賺個幾毛錢。
其次,當你想將這幾毛錢提現時,不好意思,想要提現你還得繼續刷視頻。
除此之外,這類App 還會各種“利誘”你,比如邀請新用戶就可以獲得獎勵。但實際上拉來的新用戶需要完成某些“任務”,你才有可能拿到獎勵,甚至有時候根本拿不到。
總的來說,在賺錢類App的層層套路下,用戶想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還是有人抱著“薅羊毛”的心理,想通過群賺設備來賺錢。他們往往花重金買設備,由於賺錢類App的反作弊系統和花式套路,一頓折騰沒賺到什麼錢不說,還白白因為刷各種新聞和視頻佔據了大量的手機內存……本來是想去薅羊毛的,沒想到卻被羊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