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馬來西亞賽城。
在它乾淨整齊、綠蔭蔥蔥的街道上,大群人慌不擇路,四散奔逃。在他們後面,有人從頗具現代感的辦公樓上順樹滑下,甚至徑直冒死跳下……

很快,馬來西亞方面發布消息:警方在當天的行動中抓獲了680人(603男,77女),而他們竟都是中國人。馬方還透露,警方在行動前已經通知了中國駐馬使館。
這座“大馬”規劃中的未來網絡科技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圍剿
如圖所示,在“使館新聞”頁面,中國駐馬來西亞使館在一個月內密集圍繞電信詐騙、網絡賭博問題發布了6則新聞,密度不可謂不大。

在6日發布的《提醒來馬中國公民切勿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行為》一文中,使館即表示:“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接到部分中國公民來電反映,其親屬或朋友來馬從事網絡或金融類工作後失聯。”“經馬警方查找,發現多數當事人係因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非法行為,被團伙成員限制人身自由,或被馬警方抓扣進入案件調查階段而無法對外聯繫。”
這則信息至少表明兩點:
一,近段時間赴馬中國公民失聯案在明顯增多,已不是一個兩個的個案;
二,多數相關公民並非主動失聯,而控制其人身自由的幕後黑手,又是熟悉的電信詐騙犯罪集團。
這則信息發布兩週後,就發生了文章開頭描寫的一幕。雖然有約100-120人四散奔逃,但馬來西亞警方仍在針對一棟辦公樓的突襲中一次性抓獲680人,場面與規模可謂令人震驚!而隨同繳獲的贓物中,還有多達8230部手機、787部電腦、174部筆記本電腦。

約800名犯罪嫌疑人,8000多部手機,900多部各類電腦。這些人是乾什麼的,已不難猜測。
二
說到電信詐騙,實在是一個讓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熟悉,是因為話題常常被提起。陌生,是因為很多人實則不清楚詐騙團伙是如何運作,引人上鉤的。
例如,你能想像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把5部手機同時展開,一天從早到晚使用不同的微信賬號上與十數人、甚至幾十人聊天互動的畫面嗎?
你可能會覺得換作自己早已精神分裂了,但對於詐騙團伙而言,這不過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他們之所以能游刃有餘,是因為早已有人整理出一整套的行騙套路,並進行大規模的培訓——其中,尤以這兩年來肆虐無忌的“殺豬盤”禍害尤甚。
所謂“殺豬盤”,既不同於傳統上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進行誘導和威脅的短平快詐騙手段,也不同於單純網絡賭博的高風險和博弈。
在“殺豬盤”裡,犯罪團伙並不急於對受害者下手,而是以培養感情,尤其是發展戀情為手段,獲取受害者對未來的憧憬和信任。之後,再以各種手段引誘受害者接觸網絡賭博,在受害者傾家蕩產甚至從各處借錢投入賭局後,拉黑聯繫人,銷聲匿跡。
可見,“殺豬盤”是一種把社交軟件、情感交流、網絡和賭博結合在一起的詐騙手段。其核心特徵之一,是放長線,釣大魚。在詐騙團伙眼中,受害者就是那一隻只嗷嗷待宰的“豬”。而“豬”,就要養肥了再宰,故名“殺豬盤”。
其受害者,大多是來到大城市艱苦奮鬥多年,好不容易積攢下房屋首付款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她們因各種因素,長期沒有戀愛經驗,但在年歲和身邊親友的督促下,相信並渴望自己可以在不久的未來遇見某一位“真命天子”,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這種“脆弱時刻”,騙子登場了。他們在各種平台上,把自己包裝為近乎完美的男性,比如高知高收入,熱愛健身旅遊,富有愛心,內斂又成熟,常常懂得電腦技術或者對彩票“小有研究”。
這些女性不知道的是,在心理專家的培訓下,這些手機背後的男女十分懂得如何從只言片語中判斷受害者的性格與偏好,因此獲取對方接觸及好感的手段十分多樣。例如,他們有的故作高冷,可能在添加好友後故意把受害者晾上幾天;有的則化身暖男,可能在受害者生病或住院時噓寒問暖,甚至送上玫瑰。
當他們在受害者心理爭奪下哪怕一方寸的存在感後,他們便會有意無意中提及自己對“彩票”或某種網游很有研究,或者是某個線上博彩平台的技術維護人員,總之掌握些小竅門,引誘受害者贏上幾筆。
之後,面對沉醉於愛情與金錢中的女性們,他們便開始鼓勵或以感情脅迫對方向賭局注資,開始“殺豬”。
再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三
規模之大
當騙子們在網上銷聲匿跡後,留給受害者們的除了十數年奮鬥成果化為烏有和擠壓如山的債務,更慘痛的是三觀的盡毀和人生希望的盡滅。如果說經濟上的損失還有可能通過奮鬥去彌補,精神上的巨大傷痛很可能將持續一生。
但是,這種罪大惡極的犯罪行徑,自去年開始卻有愈演愈烈之勢。
10月9日,菲律賓抓獲500多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其中絕大多數來自中國;
10月16日,136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從老撾遣返回國;
10月19日,越南向中國移交了23名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
10月29日,約800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從蒙古押解回國……
這令人觸目驚心的規模背後,反映出中國周邊,尤其是東南亞已成為犯罪集團逃避國內打擊,操作“殺豬盤”的重災區。據南都周刊日前報導,僅在菲律賓一國,從事網絡在線博彩業的華人就有20萬-30萬之眾。其中,既有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的資深騙子,也有不諳世事、被“誘人的招聘信息”從國內騙去的青年學生。
該報導稱引述採訪對象的話稱,在菲律賓,其同事是中國人,舍友是中國人,領導是中國人,騙的也是國內的中國人,只有食堂的做飯阿姨是菲律賓人,但每天也會燒出八菜一湯的中國口味。無獨有偶,馬來西亞警方在日前行動中突襲的大樓裡,幾乎也是清一色的中國人。
不難想像,整個東南亞的“殺豬盤”騙局,可以說除了行騙地點源自國外,但從老闆到組織者,從員工到受害者,幾乎都是滿滿的“中國元素”。這些人,真是作惡多端,丟人丟出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遣返回來的騙子中,有不少還是來自台灣的。而在外國政府依法將這些騙子引渡回大陸進行審判時,台灣當局還以所謂的人權為名屢加阻撓。
其實,早前海峽兩岸聯手打擊電信詐欺時,來自島內的嫌疑人大都在台灣受審。但問題是,這些人即便犯罪證據確鑿,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懲處。例如,2011年,印度尼西亞押回移交台灣約100人詐騙集團,台灣地方法院半年後僅審結26人,除1人判刑入獄外,其餘皆輕判,並准予課罰金或緩刑——真的很想問問台灣當局,這究竟是懲治犯罪,還是鼓勵犯罪?
而當這些台灣騙子以人權為名不願被押回大陸受審時,可曾想過那些被他們毀掉一生財富和希望的受害者——她們的權利又有誰來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