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日本東京,日本年終
彩票開始銷售,日本彩票機構宣稱,本次年終彩票中獎者最高能贏得多達10億日元(約合6480萬元人民幣)獎金,引發人們爭相排隊購買。對比日本彩票營銷手段,我國可學習的還有很多。
日本在每年末時都會發行“年末JUMBO彩券”,共分成好幾個組別,每張彩券上會有一組六位數的數字,就像對發票一樣如果彩券上的數字和開獎數字相同,就會有相對應的獎金。

每張彩券售價300日圓,最大獎“一等賞”有7億日圓,如果是差前後一號也可以獲得“一等前後賞”,而日本人通常都會連續買好幾張,因此“一等賞加一等前後賞”總加起來最高獎金是10億日圓,在年末時都會瘋搶年末JUMBO彩券,造成彩券行大排長龍的現象。
眾所周知,日本人對各方面的嚴謹、追求精確幾乎到了刻板的程度。西銀座Chance Center方面就曾給出明確數據,自1989年以來,該銷售點的彩票購買者中已經有447人中大獎,累計獲得了663億日元獎金。

就連東京站附近一個門面不大的彩票銷售點門前,掛的也是“至今售出的彩票所中大獎已經累計超過14億日元!”。乍看上去可以說這是幸運女神的眷顧,但另一方面銷售點精確的數據統計和營銷造勢才是其人氣爆棚、和屢中大獎的關鍵所在。不光是彩票銷售點充分發揮宣傳造勢的本領,日本彩票發行機構也把“吸引眼球”作為重要手段。
看過了日本彩票從業者的造勢手段,反觀國內的彩票機構,近年來在營銷領域也投入了不小的力量,無論是新遊戲上市,還是重要的派獎及事件營銷上,基本上完成情況尚可,如每當億元大獎出現時,對媒體的統籌安排及規劃,重要派獎活動時,從線下地鐵、公交、彩站等實體渠道,到線上各大門戶和中小網站的線上宣傳。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上的營銷措施收到的效果卻逐年下降,彩票機構面臨著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往往每年花費了大量營銷經費做活動,並不被彩民所認可。

可以看到,中日兩國的彩票機構,雖然都非常重視宣傳營銷這一領域。但從形式上來講,日本的機構從業者更了解消費者的心理,用軟廣的方法吸引消費者,而不是張口閉口中多少錢的吆喝。
且相對國內對獎金額度及玩法的過分強調,日本從業者在宣傳手段上就沒有採用簡單直接的硬廣方式,而是找來了大牌明星吸引眼球,先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從而引發對巨額獎金的興趣。這種自己萌生的興趣,相比天天把“500萬”、“1000萬”的概念硬塞到消費者印象裡,要可靠得多。
除此之外,各大彩票銷售網點,也更多是透露自家的銷售點中獎機率更高,到這裡買彩票中獎不光只靠“看臉”,還會多一分幸運之神的垂青,能離大獎更進一步,從而加大了巨獎的誘惑力。這樣的營銷活動越成功,去該銷售點購彩的彩民就越多,自然中獎的概率就越大,就更加有助於宣傳造勢,從而形成現在良性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