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首屆外灘金融峰會上提到了我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他表示“人民銀行對於DCEP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8月份的時候人民日報就對央行即將推出的數字貨幣做出相關報導,不是虛擬貨幣,不是網絡支付,不是電子錢包。

估計有的人可能還分不太清這幾者的區別。小編在此簡要解釋一下:
在虛擬世界使用的貨幣,例如游戲中的金幣,只能在遊戲中購買虛擬裝備,不具備實際價值,不可以變賣為現實中的貨幣。
顧名思義採用網絡渠道進行支付操作,但是,這種支付和交易行為,一定是在現實國家銀行系統的支持下進行的。
方便的儲存和管理個人銀行賬戶信息、交易記錄等信息。支付寶、微信等都是具備電子錢包和網絡支付功能的軟件。到底數字人民幣是個什麼東西?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貨幣的歷史。在原始社會中期,經常會出現狩獵品或採集品的剩餘,於是在人與人之間、部落與部落之間,開始進行少量的物物交換,也就是貿易的雛形。
但是各個國家都習慣了用美元進行結算。加之至今必須使用美元結算的中東原油市場。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依然無可動搖。美國之所以建立強大的軍隊,也只不過是為了服務其美元的霸主地位而已。因為軍隊並不能掙錢,但美元可以。
自從神秘人“中本聰”帶來了比特幣開始,懵懂的人類恍然大悟,原來發行和儲存貨幣的銀行,是可以不被需要的。未來或者未來的未來,一定是數字貨幣的天下。
隨後,各種打著媲美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的各種“山寨幣”,開始在投資圈盛行,並產生了新的領域——幣圈。幾年間,如雨後春筍的上千種“山寨幣”在國內此起彼伏。

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從騙子包裝出的一朵美麗的“空氣花”開始,直到最終崩盤的時刻,一個個接盤俠眼看花朵在手中灰飛煙滅而結束。這場故事結束後,從造幣人到炒幣人都賺的喜笑顏開,繼續開始創造另一個“神話”。
可悲的是,這些喜歡投資玩幣的接盤俠,大多根本不懂比特幣到底是什麼,只知道它的價格翻了幾百萬倍。

比特幣從發明到現在也有十幾個年頭,各國政府一直持謹慎的觀望狀態,並沒有出台任何國家數字貨幣。
你可能會說,現在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已經很方便了。還有什麼必要搞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承諾的“可控匿名性”,已經說明了其與比特幣的最大區別在於:比特幣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任何人無法更改規則和操控的。而數字人民幣是基於國家信用體系的弱中心化貨幣。
另一個方面,數字貨幣的匿名性特點,也可能會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避稅和洗錢,所以如何制訂規則,還是一個讓人拭目以待的問題。

然而,宏觀上看國家數字貨幣只是一種未來戰略性產品,其主要用於跨國貿易,簡化匯兌步驟,滿足匿名的需求。最重要的是以得到各國的認可為前提,所以短期內並不會給國內百姓帶來影響,我們還是安心用著微信支付寶吧!
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有可能會引起一輪全球性的大國“幣備競賽”。假如在未來,數字人民幣被世界各國認可並廣泛使用,勢必會對美元的霸主地位產生衝擊,要知道這是美國賴以生存的飯碗。

不過特大爺或許並沒有太過擔心,因為無論你是基於何種協議框架,你都必須在Internet上流通,而國際互聯網終究還是姓“美”的。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