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巡視員、副局長張宏業25日表示,目前“淨網2019”專項行動仍在進行中,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安機關已偵破涉網案件4074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832名,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張宏業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自去年以來,公安部連續開展了“”淨網2018”、“淨網2019”專項行動,對於社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黑客攻擊破壞、網絡詐騙、網絡水軍、網絡賭博、網絡色情等突出網絡違法犯罪,依法開展嚴厲打擊。
張宏業表示,公安機關作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和網絡秩序的專門執法力量,在打擊犯罪工作中,始終保持對涉網違法犯罪的高壓嚴打態勢,創新生態打擊策略,立足於挖源頭、打體係、斷鏈條。既要懲戒犯罪分子,也要整治網絡平台,治理網絡生態環境,從源頭上遏製網絡犯罪蔓延的勢頭。
“如近期公安機關偵辦的一起網絡“套路貸”案件,打掉了一個專門為犯罪團夥提供軟件開發和係統運營的公司,被打掉時該公司還在運營200餘款“套路貸”APP。目前“淨網2019”專項行動仍在進行中,這裏初步通報一下。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安機關已偵破涉網案件4074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832名,取得了顯著成效。”張宏業說。
張宏業表示,從公安機關偵辦的案件來看,當前網絡犯罪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網絡犯罪牟利性日益突出,推生了協同共生的黑色產業鏈條。這些黑色利益鏈的發展蔓延,大大減低了犯罪成本和技術門檻,極大地助長了網絡犯罪。
二是網絡犯罪的精細化程度大幅提高,催生了專業化、職業化的犯罪團夥。從提供作案工具,建設網站,大數據支撐,軟件開發到廣告推廣,支付計算等各個環節,都有專業化、職業化的犯罪團夥分工負責。這些犯罪團夥往往不直接參與下遊犯罪,但上下線關係龐大複雜,社會危害性已遠遠超出了目的犯罪,本身成為網絡犯罪滋生蔓延的根源和土壤。
三是網絡犯罪的社會危害大大前移,催生了大量新的犯罪形態。當前,大量違法犯罪的準備行為向互聯網蔓延,早已脫離了與“實行”行為的一一對應關係,獨立成為助長其他違法犯罪的上遊犯罪。並且,這些網上準備行為本身造成大量違法犯罪網站、違法有害信息泛濫擴散,嚴重汙染網絡環境,擾亂網絡秩序,其社會危害性已獨立構成犯罪。
張宏業指出,此次司法解釋的出台,對於公安機關調整創新打擊策略,依法對網絡犯罪以及潛伏在背後的黑灰產業鏈實施“全鏈條”打擊,從源頭上遏製網絡犯罪,從根本上治理網絡生態環境,提供了有力、有效的刑事法律支撐。下一步,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將依據《刑法》規定和本次發布的《解釋》,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進“淨網行動”,繼續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網絡犯罪,努力創造人民群眾滿意的網絡環境。
二是打擊整治犯罪利益鏈,圍繞為網絡犯罪提供幫助的主要環節、利益鏈條開展打擊整治,特別是為網絡犯罪提供作案工具、建設網站、大數據支撐、軟件開發及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各個關鍵環節。
三是嚴格落實“一案雙查”,公安機關在依法偵查網絡犯罪的同時,也要對網絡犯罪所寄生、利用的網絡應用服務依法開展安全監督檢查,督促網絡服務提供者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對拒不履行法定責任義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要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我們還將加強網絡生態環境治理,根據“淨網行動”等網絡犯罪偵辦實踐反映出的網絡安全突出問題,以及網絡秩序重大隱患,公安機關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開展互聯網專項整治行動,加強網絡生態環境治理,加大網絡犯罪源頭遏製。”張宏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