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報告》顯示,當前中國金融服務便利性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逾400億筆。
這份報告通過數據呈現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的成效。如今,中國民眾可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重點領域金融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
賬戶和銀行卡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報告指出,目前中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截至一九年六月末,中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一四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信息技術發展和移動互聯網普及,進一步降低民眾獲得金融服務的門坎。
根據報告,中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達82.39%,其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及銀行業機構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最為迅速;一九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移動支付434.24億筆,金額166.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呈現持續增長。
同時,中國還持續增加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就實現增量、擴麵、降本、控險平衡發展。報告稱,截至一九年六月末,中小學微企業貸款餘額35.63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0.7萬億元,較年初增14.2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7.14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戶數1,988.31萬戶,較年初增加265.08萬戶。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截至一九年六月末,中國涉農貸款餘額34.24萬億元,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6.1萬億元,占全部涉農貸款的17.8%,較年初增8.24%,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1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