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在網絡上見過這些標題黨:
不轉不是XX 人!
看到賺到的不傳秘方……
頂..進..去..一點……
機密大爆料!首次解禁!
從低俗暗示到養生謠言,這些標題黨利用各種露骨字眼,試圖欺騙讀者的注意力,在網絡空間散播著烏煙瘴氣。
在這些“不轉不是中國人”的標題黨內容背後,潛藏著編造、散佈虛假信息的網絡水軍,他們通過完整的黑產鏈條牟取暴利,做著涉嫌違法犯罪的事情。
9月19日,廣東警方“淨網2019”專項行動發布會在廣東省公安廳舉行,會上重點發布的多個典型案件中,包括廣州警方偵破的“4·17”網絡引流案。
其中在騰訊公司的大力配合下,“4·17”網絡引流案對一編造、散佈虛假信息的特大“網絡水軍”犯罪團伙開展聯合收網,成功搗毀“企某某”“小某某”等5間涉案公司,抓獲嫌疑人201人。
該案涉及地域廣、人員數量多、關係網絡複雜,是目前破獲的全國最大利用虛假信息推廣引流的網絡黑產案件。
那麼,這個“網絡水軍”犯罪團伙究竟是怎麼運營,這類黑產是如何牟取暴利的呢?
今年4 月,廣州網警支隊在網上巡查時發現,有一夥不法份子在網上傳播經篡改的虛假圖文信息,被不明真相的網民(吃瓜群眾)大量轉發,從而形成重大網絡輿情事件。

與此同時,網警支隊接到來自騰訊公司的舉報線索。
案情上報後,警方通過排查分析,最終鎖定了一個以吳某、蔣某和覃某等人為首的網絡引流犯罪團伙。
該團伙先註冊了多家空殼公司,再以這些空殼公司的名義註冊了2000多個微信公眾號,並以這些公眾號作為主要引流平台。
有了引流內容平台,當然還需要人員和內容。
據了解,該團伙招收大量員工組成多個小組,每個員工上崗前,都會接受專門的培訓,學習發布虛假信息吸粉的業務。
在網絡世界裡,追熱點最積極的人,除了新媒體運營小編,就是騙子。
但在這個黑產團伙裡,犯罪嫌疑人有雙重身份:是新媒體小編,也是騙子。
他們有新媒體小編的敏銳觸覺,選擇社會關注度高的國內重大事件、熱門話題為標題。

他們用著騙子的套路手法,通過編造虛假信息內容,或從其他網站下載未經審核的信息,以及扭曲事實真相等方式,故意散佈虛假信息。
以此同時,他們還製作了大量虛假新聞網頁,繞過公眾平台規則,通過公眾號引流,混淆視聽,形成網絡熱點,吸引大量點擊,從而賺取高額廣告收入。
在查清團伙組織架構和鎖定相關犯罪證據後,4 月17 日,公安部、省公安廳組織專案組對該團伙開展收網行動,辦案人員分赴廣東、湖南、上海等省市進行抓捕,共抓獲嫌疑人201 人,成功搗毀5 間涉案公司。
在騰訊公司的支持協助下,警方查獲微信公眾號1300 多個、傳播虛假信息的網頁鏈接3 萬餘條。
“4·17”網絡引流案的偵破,全鏈條打掉了該編造散步虛假謠言信息的網絡引流犯罪團伙,有力捍衛了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這類黑產團伙已經發展成一個專門產業,一些堪稱“謠言生產線加工廠”的自媒體等網絡平台已經形成公司化操作,並且具備團伙化、多元化、專業化特徵。
廣告一直是流量商變現的重要渠道。
這些網絡水軍們,盯上性用品、虛假宣傳保健品、減肥藥等非法廣告的巨大利益,在各類社交群組和自媒體平台上,傳播聳人聽聞、甚至違法犯罪的虛假信息,吸引流量賺廣告費,或者趁機向公眾銷售保健品、商品等。
更有團伙專門生產、散播謠言,故意抹黑競爭對手,或者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
在作案手法上,他們除了大量註冊公司運營賬號,還會通過多級跳轉引流吸粉。

在引流變現這一步,還可能是禮佛打賞、銷售紀念金幣、網絡書城消費等各種手段。
由於發布違法廣告的最終目的是變現,有的廣告按點擊計費,有的按實際銷售獲利,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大量真實用戶的關注。
這些不法分子為達到引流吸粉的目的,不僅使用低俗色情、虛假養生內容吸引眼球,還在用戶點擊後使用裂變式營銷。
比如要求關注其他公眾號、或者點擊廣告、或者加入某個微信群才可觀看內容,由此達到擴大受眾的目的。
這也是虛假信息被轉發、傳播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編造虛假信息、非法引流推廣是違法犯罪活動。
毋庸置疑,對於這種網絡違法犯罪活動,公安機關是絕不姑息,堅決依法打擊的。
與此同時,作為互聯網平台,騰訊在公眾號日常運營中也積極開展線上有害信息的治理打擊,根據用戶的舉報對違規賬號根據違規程度予以不同程度的處罰措施,對平台上違法廣告採取了嚴格的刪帖、封號等管控措施。
對於涉嫌多次或經常編造、發布、轉發、傳播違法、違規信息內容的,微信公眾平台有權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相關內容進行刪除、屏蔽。
根據不同的行為情節,平台會對違規帳號處以包括但不限於警告、刪除部分或全部關注用戶、限製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帳號短期或永久封禁直至註銷的處理,並有權拒絕再向該運營主體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