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稱:協會)官網發佈公告稱,針對2019年上半年舉報調查中發現的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等問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代表協會分別對7家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這已不是會員單位第一次被支付清算協會約談。早在7月24日,協會就因上述原因曾約談了8家會員單位負責人。
協會在兩次通報中,均未披露被約談相關會員單位的名稱。“因存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等問題被約談,一般而言,指的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官網公告顯示,9月11日—9月17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代表協會分別對7家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約談中通報了對相關會員單位舉報查證屬實的主要違規情況,指出其在網絡特約商戶管理方面存在的入網審核不規範、未有效落實巡檢義務、交易監測不到位等風險漏洞,提出進一步加強內控合規管理、規范特約商戶入網審核、強化交易監測、加大巡檢力度等自律管理要求。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挪用網絡支付接口主要發生在兩個環節,一是商戶入網時支付機構審核不規範,二是入網後對商戶巡檢和交易監控等日常管理不到位,讓違法違規業務有可乘之機。”
王素珍強調,協會將繼續按照有關製度要求,跟踪了解被約談單位整改情況;對多次自律懲戒仍不整改、影響行業利益的機構,協會將視情公開曝光點名,對於涉及行政處罰的舉報案件按照規定移交央行處理,對於涉嫌違法犯罪的舉報案件按照規定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劉剛對記者補充到,“上述挪用接口之所以被約談,用戶投訴量大是主要因素。目前支付行業的投訴是由央行授權支付清算協會來具體處理。”
《證券日報》記者註意到,這已不是協會第一次因存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問題約談會員單位。
在7月24日,協會發佈公告稱,7月17日—7月23日,針對2019年上半年舉報調查中發現的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問題、未按規定配合協會舉報調查等問題,分別對8家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約談。
截至目前,協會因存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問題已共約談15家會員單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協會的兩次通報中,均並未披露被約談會員單位的名稱。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會員單位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特許支付清算組織、銀行、財務公司、非銀行支付機構及相關機構。其中銀行會員150家;非銀行支付機構會員有232家。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顯示,目前擁有支付牌照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有237家。有支付牌照的企業大多已是支付協會會員,僅剩下5家尚未入會。
“因存特約商戶挪用網絡支付接口等問題被約談,大概率是非銀行支付機構,因為其他類型的會員單位大多沒有此項業務。”劉剛稱。
從舉報投訴的數量來看,未來或將有更多機構被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