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支付平台愛貝似乎頗不寧靜。公司高管被抓、商戶賬戶被凍結……一系列問題把聚合支付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聚合支付的發展歷史並不長,但由於其能夠聚合所有支付通道的模式,備受資本熱捧。但聚合支付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挪用沉澱資金、對商戶審核不嚴,給用戶造成資金損失、非法平台實施詐騙和洗錢等行業亂象屢禁不止。
1
愛貝疑似“停擺”
據中國支付網消息,近日來,多個社群傳出聚合支付平台愛貝出現了重大問題,比如有些商戶賬戶被凍結、聯繫不到愛貝的對接人等。最重要的是,愛貝“有幾個高管被大連警方調查了”,但高管被抓的原因,暫時還不清楚。9月3日下午,獨角金融試圖就相關問題向愛貝方面求證,但其官網公佈的客服電話及商務合作電話均無人接聽。
另外,獨角金融發現,愛貝公司官網上的新聞動態已經停止更新了近半年,最新的一條新聞動態停留在了2019年4月19日,其微信公眾號同樣從4月30日開始停止更新。
天眼查顯示,愛貝支付的主體為深圳市愛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愛貝雲計費),成立於2010年7月,擁有海外電子支付牌照,是一家全球移動支付和電子化交易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愛貝雲計費總部位於深圳,國內分公司設於北京,在東南亞、歐洲、北美、南美等全球範圍內擁有9個海外辦事處。

愛貝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其已經連接了支付寶、銀聯、京東、百度、QQ錢包、Apple Pay、VISA、Mastercard、PayPal等10家主流支付通道。
其實,愛貝在出事之前,就被傳出其接入的平台涉嫌賭博、欺詐等。在聚投訴平台,有用戶投訴稱,其下載了捕魚大師,收款賬號是深圳愛貝雲計費平台,在玩這款遊戲的時候,他“發現這個遊戲是個涉嫌詐騙賭博的遊戲”,但其並未提供該遊戲平台通過愛貝雲計算收款的相關證據。
還有用戶投訴愛貝支付稱,“接入平台欺詐錢財,於是我就去找充值平台,結果客服表示不管他們的事,不願意配合去揭露騙子,也不願意幫助受害者找回損失”。
2
資本入局進程加速
聚合支付平台,也稱“第四方支付平台”,有別於支付寶及其他提供支付清算的持牌機構,其不得觸碰資金。聚合支付的功能是鏈接B端客戶、幫助商戶對接眾多第三方支付平台。
近年來,聚合支付平台很受資本的青睞。
據億歐網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這一年的時間裡,僅公開信息報導聚合支付行業相關公司即完成了13筆融資。到了2019年,“收錢吧”、“哆啦寶”、“付唄”等聚合平台又被資本看中。而投資者除了阿里、京東等巨頭之外,其他資本也加速入場。
公開報導顯示,今年年初,“收錢吧”的運營主體喔噻科技完成了C輪融資,獲得中金公司和恆生電子的投資,佔股20%。而中金公司和恆生電子為阿里巴巴參股或控股公司。
另外,京東也在加速佈局聚合平台業務。據《北京商報》報導稱,6月12日,京東數科日前完成了對聚合支付服務商哆啦寶的收購,並完成了法人、投資人等企業相關信息的變更。
哆啦寶官網顯示,哆啦寶是京東、微信、支付寶以及銀聯雲閃付的核心服務商,2016年服務商家數達10萬家,2017年日交易突破200萬筆。在被京東數科收購前,哆啦寶已經完成數輪融資,累計超過6000萬元。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認為,聚合支付之所以會被資本看中,主要是因為聚合支付擁有巨量的商戶資源和地推能力。
2019年以來,除了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之外,其他資本投資聚合支付公司的案例同樣不在少數。
3月18日,聚合支付服務商利楚掃唄宣佈於近日完成5000萬元A輪融資,由富友集團領投,高文投資跟投;
8月21日,聚合支付服務商付唄於杭州舉行融資新品發布會,該公司在會上表示,日前“付唄”獲得樂刷科技數千萬級的A輪融資等。
3
隱患重重的聚合支付
作為一項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聚合支付雖然發展迅速、前景廣闊,但行業存在的風險不容忽視。首先,由於當前聚合支付企業本身不需要牌照,許多非法平台乘機混入,大肆進行洗錢、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6月13日,公安部公佈了一批全國公安機關“淨網2019”專項行動典型案例。其中,福建警方破獲一起利用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幫助境外賭博網站進行“洗錢”案,共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42名,凍結涉案資金580餘萬元,一舉搗毀了為網絡黑灰產業提供資金通道的非法“第四方支付”平台。
一位行業人士向獨角金融表示,當前一些非法的第四方支付平台是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團伙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
其次,資金盜刷現象嚴重。據《新京報》報導,重慶江北公安分局曾在6月破獲了一起在超市收銀處專門盜刷微信資金案件。在該案件中,作案者就是利用了聚合支付App“錢方好近”,在顧客背後通過App掃描付款碼後,輸入收款金額,實現盜刷資金。
另外,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對獨角金融表示,“ 聚合支付最大的隱患是'二清',即使不經手資金,但因具備劃撥賬戶款項的能力,也已經在事實上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擔憂。 ”
央行8月份向各大支付機構下發了一份《金融風險提示函》指出,近期輿情監測發現,一些聚合技術服務商APP可將手機作為掃碼設備,被不法分子利用惡意掃碼、盜取他人資金,相應收款商戶為虛假商戶,暴露出支付機構在開展銀行卡收單業務過程中,對聚合技術服務商拓展商戶的真實性、合法性缺少必要、嚴格的審核,未履行特約商戶審核的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