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在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指導下,騰訊守護者計劃防範新型電信網絡詐騙公益活動“微反詐行動”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騰訊發布了《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9上半年)》,該報告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新聞辦公室,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刑事偵查局指導出品,守護者計劃、微反詐行動、騰訊110聯合出品。
報告通過真實數據和案例,直觀展示了2019年上半年電信網絡詐騙現狀和7大特徵,並結合檢察和公安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工作成效,著眼於互聯網平台綜合防治體系運行成果,積極思考更加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
迭代更新電信網絡詐騙顯現七大新特徵
該報告顯示,與以往“簡單結夥”、“單兵作戰”不同,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運作模式正在呈現專業化、公司化的趨勢,犯罪手段也變得更加智能,並且已經逐漸形成了“惡意註冊-引流-詐騙-洗錢”等各環節精細分工的完整鏈條,形成了網絡詐騙的“新範式”。
進入2019年,電信網絡詐騙無論是在高發類型、目標人群還是在詐騙套路方面都在不斷發生新變化,呈現新趨勢,並衍生出多種新類型新手法。這些新型網絡詐騙,手段更加隱蔽,利益關聯更加複雜,給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範和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具體總結為以下七大特徵:
(1)交易型詐騙最為高發,純獲利類詐騙日漸淡出
通過對用戶舉報情況的盤點分析,報告整理出了2019上半年十大詐騙類型,詐騙場景呈現多樣化;由於網絡購物和網絡支付的普及,交易詐騙佔比遙遙領先,是最為高發的詐騙類型。

(2)90後被騙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騙金額高
根據數據顯示,18-28歲之間的被害人所佔比例高達54%。90後是網絡用戶的主力軍,同時也因社會經歷有限,對電信網絡詐騙方案意識不足,而成為被騙概率最高的群體。而45歲以上被害人的人均受騙金額約為7000元,遠遠超過其他年齡段人群。

(3)廣撒網騙財騙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價值
現階段,“隨機詐騙”與“精準詐騙”相互交織,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的新趨勢。公民個人信息的獲取是“精準詐騙”得以實施的前提,所以以用戶註冊、商品郵寄及提供服務需要等為藉口騙取被害人金錢與個人隱私信息的廣撒網式詐騙手段愈加氾濫。
(4)交友騙入“殺豬盤”,多種黑產相互勾結
“殺豬盤”是一種新近興起的東南亞博彩騙局,以交友名義誘騙被害人進入賭博平台或虛假投資平台投入資金。2019年1至4月,虛假交友誘導賭博的月均舉報數量總體急劇上升,後經平台專項治理和宣傳曝光,該類詐騙增長勢頭有所遏制,數據開始回落。
(5)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術成詐騙工具
同時新型技術的發展也逐漸被不法分子利用,比如在電信網絡詐騙實施過程中,人工智能開始被用於群聊群控場景,詐騙行為人製作聊天機器人程序,配合人工操作,將被害人引入迷局。
(6)跨平台詐騙日益增多,多平台成引流入口
報告通過對詐騙社交場景下詐騙行為的分析,發現相當一部分詐騙行為源自多平台、跨平台的引流。其中二手交易平台、婚戀招聘網站、短視頻平台出現詐騙引流較為突出。
(7)轉發分享需謹慎,裂變式傳播害人害己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覆蓋,網絡裂變傳播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營銷策略。但是這種營銷方式也被詐騙行為人利用,通過“免費送”等手段,誘騙受害人轉發分享有詐騙鏈接或二維碼的內容,影響十分惡劣。
效果顯著檢察、公安機關、科技企業聯動治理
針對手段不斷翻新、危害日益突出的電信網絡詐騙問題,報告展示了檢察、公安機關、騰訊公司等多方聯動治理之下,反詐騙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019年1至6月,全國各級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8萬起,同比上升3.0%;共抓獲電信網絡犯罪嫌疑人5.14萬人,同比上升32.28%。
另外,依靠守護者智能反詐中樞的能力,2019年上半年,騰訊協助各地公安機關開展各類網絡黑灰產犯罪打擊共計63件;累計協助破獲電信網絡詐騙類案件26起,涉案金額近4億元。
建言獻策提升電信網絡詐騙綜合防治實效
面對快速更新和不斷迭代互聯網詐騙現狀,該報告不僅以真實有效的數據和案例進行剖析,同時,針對性的提出了提升電信網絡詐騙綜合防治的五大建議。
首先,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要不斷加大安全建設投入、完善技術策略,加固安全防護屏障,有效阻斷電信網絡詐騙的鏈路;另外要創新普法宣傳形式,加強網絡安全教育,以強化預警效果和引導社會公眾提升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同時也建議公安司法機關不斷完善法律規制方案,加大黑產源頭治理;最後報告強調,網絡安全問題不能只靠政府部門,更需要社會各界、各行業,以及廣大用戶的共同努力和參與,呼籲廣大用戶積極參與,加入“反詐行動派”,共同壯大全社會反詐騙的行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