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8月3日通報了2019年以來全市嚴打嚴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情況。截止7月底,全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30.2%,破案數和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同比分別上升32.7%、42.9%。其中,危害較大的“假冒公檢法類”案件發案數、財產損失數同比下降20.9%、38.4%。共查凍涉案資金2.6億餘元,避免群眾財產損失近38億元。
今年以來,公安機關不斷加大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力度。6月24日,市反詐中心會同青浦分局搗毀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0名。經查該犯罪團夥通過假冒女性身份,在陌陌、微信等網絡社交平台上搭識被害人,隨後誘導被害人在玩手機遊戲時充值購買虛擬裝備,或誘導被害人在觀看網絡直播時刷禮物,犯罪團夥則從中獲利。
6月26日,市反詐中心會同閔行分局搗毀2個涉嫌“殺豬盤”詐騙的犯罪團夥,共抓獲犯罪嫌疑人62名。經查這兩個犯罪團夥在網上冒充成功人士,通過網絡社交平台搭識異性,培養感情,隨後引導被害人進入“30秒一開盤”、“賭玉石”等收藏品投資APP中進行“投資”,而這些APP的後台漲跌數據實際均由人為控製,致使被害人遭受巨額財產損失。
此外,市反詐中心還依托智慧公安賦能,提高對此類案件的預警能力和對潛在被害人的勸阻能力。6月16日上午11時, 市反詐中心發現市民王女士接到了假冒公檢法的詐騙電話,隨即迅速開展聯動勸阻工作。但王女士的電話始終處於關機狀態,屬地派出所民警上門後發現王女士並不在家中。隨後民警們通過長達7個小時的連續尋找,最終在當日18時與已經被深度“洗腦”的王女士取得聯係。王女士表示,如果不是民警的規勸阻止,自己已經準備將銀行卡中近30萬元的存款轉帳給詐騙分子。
6月26日16時,市反詐中心發現市民楊女士正遭遇假冒公檢法詐騙。反詐中心民警迅速撥打楊女士電話並指令屬地派出所開展聯動勸阻,但此時楊女士的電話已被呼叫轉移至他人手機上。民警通過多方尋找,終於於當日17時許,在寶山區淞濱路找到楊女士。據了解,楊女士當日接到自稱貴陽市公安局的電話,被告知涉嫌洗錢,若不配合調查將到上海對其抓捕。由於民警的及時工作,為楊女士挽回了140餘萬元的經濟損失。
警方還針對電信網絡詐騙開展集中宣傳。6月23日開始,本市公安機關全麵啟動全警治安防範集中入戶宣傳活動。一個多月來,全市公安民警上門走訪逾512萬戶居民家庭,10萬餘戶沿街商鋪,發放宣傳資料600餘萬份,推送防範信息類微博、微信1.6萬餘條,通過麵對麵的宣傳,有效阻止2300餘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公安機關與美團等企業聯手,通過快賣小哥向群眾發放宣傳品,開展精準式、疊加式、接觸式的防範宣傳,不斷增強群眾識騙防騙意識和能力。
此外,上海公安已經在全市16個分局設立反詐分中心,由市反詐中心牽頭實體化、一體化運作,落實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每起必查、每案必偵”的要求。
盡管打擊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上海市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案總量仍然較大(市反詐中心日均發送預警信息3.5萬餘條,撥打勸阻電話近600個,向屬地派出所發出見麵勸阻指令120餘個),被騙群眾的財產損失仍然較多,案件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警方在不斷加大打擊力度的基礎上,也將進一步開展防範宣傳。
針對近期本市發案較多的兩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警方向廣大市民作出如下提示:
第一類是針對財務人員的電信網絡詐騙,財務人員要做到“兩個要”:即:重要信息要嚴格保護,不向陌生的郵箱、QQ好友和微信好友泄露公司人員名單和通訊方式,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財務製度要嚴格執行,公司會計、出納等財務人員在轉賬前,必須嚴格履行報批程序,當麵核實,絕不能僅憑QQ、微信上的聊天信息執行轉帳任務,並盡可能不使用QQ、微信等方式轉賬,切勿麻痹大意。
第二類是針對“殺豬盤”電信網絡詐騙。要做到“三不要”,即:不要輕信通過網絡搭識的異性朋友的花言巧語;不要相信他人推薦的所謂可以通過“投資理財平台”、“賭博網站漏洞”等快速賺錢的方式;不要心存僥幸心理,發現疑似騙局要立即止損,及時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