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7日消息,微信官方賬號“微信派”發文表示,微信公眾平台近期針對“早起簽到打卡詐騙”、“仿冒官方機構”、“套路貸”等三類主要違規行為進行了重點打擊。
據悉,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微信公眾平台針對虛假、無資質的信貸類帳號累計處罰了30000多個公眾號、2000多個小程序;針對打卡詐騙類帳號累計處罰了公眾號826個、小程序253個;針對仿冒官方機構相關帳號,永久封禁公眾號76個、小程序46個;同時針對蹭高考熱點的663個公眾號,174個小程序帳號進行了能力限制、規範帳號名字等處罰。
無需下載安裝、“用完即走”、開放生態等優勢和特點讓小程序迅速成為近兩年的互聯網新風口,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數超過230萬、日活用戶超2.3億人次。
除微信外,百度、今日頭條、阿里等巨頭目前也已推出相關業務。
另一方面,小程序生態的繁榮也引來了一批試圖打擦邊球賺錢的開發者們。
近期,“套路貸中轉站”、“售假”、“簽到詐騙”、“虛假宣傳”、“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等違規微信小程序也被多家媒體集中報導。
7月12日據新華視點報導,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手錶”等關鍵詞可發現大量售假小程序,而在部分互聯網公司小程序搜索“貸款”關鍵詞,填寫相關信息後即會被電話推銷“套路貸”相關產品,此外,無序植入廣告也成為了虛假宣傳的重災區。
除了上述情形外,一種看似更“健康”的小程序類型也成了部分開發者集資詐騙的工具。
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期評論顯示,因“早起挑戰團”運營商能夠隨意更改相關程序的後台數據及規則,小程序成了不法分子“騙完即走”的平台,涉案金額可高達數百萬。
財經網此前對平台中部分“早起簽到”、“走路賺錢”類微信小程序進行測試體驗發現,微信官方2018年底雖已對上述類型小程序、公眾號開展過相應封禁、刪除整治工作,事實上平台仍能搜索到部分違規小程序。
主要問題包括簽到打卡紅包無提現渠道、為提現設置障礙、以提現名義向違規公眾號、H5小遊戲引流等等。
除前述涉詐騙、套路貸引流、虛假宣傳等微信小程序外,財經網此前也曾報導過微信小程序存在誘導分享、分享頁面內容低俗、為涉賭小遊戲提供導流渠道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其他類型的小程序,遊戲小程序對17歲及以下人群有著更高的吸引力。統計顯示,17歲及其以下的使用小程序類型中,小遊戲佔比高達74%,處於絕對領先。
小程序風口之下,儘管目前國家打擊棋牌涉賭遊戲力度進一步加大,但上述小遊戲及開發人員仍在通過各種手段上線獲利,不論是頭條、微信、阿里、百度還是其他涉足小程序的平台方,加大審查、封禁此類違規小程序、或二維碼導流鏈接均至關重要。
自微信小程序上線以來,官方就違規內容已進行多次整治、封禁處理。但相較於平台目前數百萬的小程序應用體量以及增長趨勢,上述幾百或數千的打擊力度或無法肅清當下平台亂象,近期眾多違規小程序頻被報導也說明此前數次官方治理並不能從根源審核上杜絕違規內容。
互聯網分析人士認為,當下小程序生態仍處於爆發階段,多巨頭入局競爭加劇,打擊審查力度過嚴一定程度上也會遏制自身的快速擴張,能否主觀上從源頭審核上打擊違規是關鍵。
小程序門檻低、維護簡單等特點也讓部分開發者試圖在生態紅利期收割流量、打擦邊球,平台方事後監管、再封禁等措施就要跟上,但目前來看力度仍然不夠,不應讓微信小程序進入“先違規後治理”的怪圈。